掛畫(Kakemono)是一種紙質或絲綢捲軸,掛在房間牆壁上的特殊底座上。底座邊緣設有滾軸,用於捲動捲軸。掛畫上可以繪有圖畫或像形文字。
掛物畫
即使你沒聽過掛物你可能見過。即使不是親眼見過,也可能在電影和旅遊節目中見過。帶有像形文字或簡單情節的垂直捲軸經常出現在傳統的日式室內裝飾中。而建築風格書院製作如果沒有 kakemono,它就不可能存在。

紙質或絲綢畫布的邊緣固定在兩根竹製滾筒上。有時,滾筒也會被普通的木棍取代。傳統的掛畫是用宣紙製成的,用水墨畫技法(以墨和水作畫)塗上墨水,然後繃在拋光的竹製滾筒之間。這些裝飾物被放置在特殊的壁龕中——“壁龕”,或直接懸掛在牆上。
故事
與日本眾多文化遺產一樣,掛畫藝術也源自於古代中國。構成掛畫基礎的圖案起源於西元618年左右的唐朝。這種單色繪畫技法稱為水墨畫。 14世紀,隨著禪宗佛教的興起,掛畫以水墨畫的形式傳入日本。水木畫——是空的藝術。藝術家運用線條與筆觸,以水墨創作出一幅優雅的畫作,每位觀者都能以自己的視角去欣賞。

第一個主題是神聖的富士山的風景,花枝櫻花、鳥類影像。
水墨畫要求精準,因此,當有人送來薄薄的捲軸作為禮物時,主人會視之為莫大的榮幸,將其視為珍寶(當時通常不會將其掛在牆上)。將畫軸用於室內裝飾的想法,至今無人知曉。然而,到了15世紀初,人們開始在重大節日期間在家中的祭壇上懸掛捲軸,而幾個世紀之後,掛物終於在壁龕中找到了歸屬。

象徵意義
掛畫與雕刻和書法藝術緊密相連。除了風景畫,俳句和聖賢的格言也被刻在絲綢上。後者尤其珍貴,因為它們是定制的,旨在影響一個人甚至整個家庭的命運。這些畫作被放置在主人的視線範圍內,被認為是他每日的座右銘。根據文字內容,人們應該得到滋養、健康、找到人生伴侶、磨練意志,或相反,變得更溫柔、更寬容。

刻有像形文字的掛物被認為是神聖的,而客人背對著掛物的位置最為尊貴。壁龕中的掛物通常配有插花,插花旁邊則放置著香爐。此外,在展覽背景中看到掛物也不罕見, 盆景 或者 花道。

有一門科學專門研究掛符對人的影響。手繪捲軸蘊含著強大的能量,能夠為求簽者的生活帶來缺失的元素。因此,帶有圖像的掛符被認為是招財護身符。錦鯉,畫布上的兩隻鴛鴦寓意保佑家庭幸福(或助您遇見靈魂伴侶)。

今天的掛物。
在現代社會,掛物是用彩色印表機印製的,每件售價幾日元,手工藝品的價值甚至比古代更高。藝術家們主要將著名大師的作品轉移到帆布版畫上,例如渡邊清亭、葛飾北齋和浮世繪。例如,幾乎每三個日本家庭中就能找到一幅複製版畫《勝風晴日》的掛物。這幅作品是葛飾北齋版畫《富嶽三十六景》系列的一部分。其他一些著名的掛物作品包括:《甲州峠》、《野步登灣》、《目黑川下游》,以及清亭的《清亭的花鳥畫集》中的版畫。
在製作繪畫的過程中,使用墨水、水性塗料、宣紙/絲綢和厚粗麻布基底。